【中國新聞周刊網11月13日綜合報道】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2日下午在北京閉幕,併發布了會議公報。三中全會的公報該怎麼看?那些措辭背後有什麼意思?哪些是值澎湖民宿得註意的表述?  中國新聞周刊網根據會議公報和媒體報道,初步梳理了九處新提法和十個關鍵詞,以便廣大網友參考把握,或可管窺三中全會之要津。
  公港式飲茶報九處新提法及點評
  一、“推進國家治禮服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行政學情趣用品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許耀桐:
  過去我們講國家和社會的關係、和人民的建築設計關係,最早是國家統治,後來講國家管理,現在我們又確立了國家治理。統治就是我強你弱,我是統治者,我管著你、管著社會。後來用的“管理”也有管的意思,我管著你,你要聽我的。現在用治理,治理是一個新的詞彙,現在在全球也是比較流行的。它強調多主體,大家都是主體。國家管理者是主體,人民也是主體,還有各組織、各單位,都是參加管理的主體之一,所以這是從過去的一個主體變為多主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 張立群:
  治理現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學、更加民主,同時也要更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這都是我們現代化的含義,不受過去傳統的那種生硬的、乾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強硬的方式,向科學、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轉化、移動。
  二、“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人民日報社論:
  這是《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一鮮明思路,體現了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也契合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
  三、“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
  人民日報:
  改革是複雜的系統工程。當改革打響攻堅戰,迫切需要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結合起來,在摸石過河中把握規律,在統籌規劃中推進改革。強調頂層設計,是改革的大局觀。尊重基層首創,是改革的群眾觀。“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十八大以來,上與下的呼應,最大程度聚合著改革正能量,激發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
  四、“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 王國剛:
  說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由此體現了我們前面所講的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因為市場機制是講公平的,在市場中各個主體的競爭是公平狀態,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視。在同一市場中,因為你是國有的,所以,政策上扶持你;然後你虧損了,後面可以不斷地有財政補貼。而非公經濟我和你競爭,我虧損了自擔。這種競爭就不應該了。所以,這回講要公平。這次如果要講亮點的話,它的亮點就強調在這兩類的公平上。
  五、“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室主任 曹紅輝:
  闡明瞭財稅體制的本質和目的,明確了它的政治職能、社會職能、經濟職能,相當於指明瞭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
  六、“改革稅制、穩定稅負”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賈康:
  營改增的全面推進已開啟了中國新一輪財稅改革,下一步稅制改革還應包括優化政府收入結構與稅制結構、完成增值稅改革、改革個人所得稅、改革和強化房地產稅等多個方面。穩定稅負指的是穩定宏觀稅負,由於經濟總量的增加,要穩定宏觀稅負就需要繼續進行結構性減稅,兩者是齊頭併進的。
  七、“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劉尚希:
  可以在完善事權的基礎上強調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相適應,形成了財稅體制非常重要的一塊。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室主任 曹紅輝:
  此處的改革必須和政府職能轉變改革相配套,事權的重新劃分不僅包括一部分上收中央,一部分劃歸地方,還將有一部分交給社會中介組織。我們不能重覆過去“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簡單二元管理法,要納入更複雜的規則,也要相配套。
  八、“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 潘家華:
  讓農民擁有更多的財產權,就要有這樣一種嘗試,讓宅基地、農民的自留地、農民的承包地能夠以某種形式在市場上流轉,形成這樣一種收益,能夠保障農民的生活,因為土地是農民的生活和生產資料。
  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李長安:
  可持續是首次放在“社會保障制度”之前,不僅僅是只社會保障基金的可持續性,還包括了公平以及保障資金效率的可持續性。
  十大關鍵詞管窺改革要津
  ——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歷史賦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歷史使命,也是本次會議的最大看點。從12日發佈的公報看,本次會議針對經濟、政治、社會等6大領域改革進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其中多領域的改革力度及深度有望突破以往。與此同時,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呼應了此前輿論呼聲,使人們對即將發佈的改革決定全文充滿期待。
  ——總目標
  公報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上述提法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總目標作出了明確定位。
  “治理體系關乎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和與時俱進,治理能力則是指執政黨和政府如何在保持較小成本的同時跟上時代要求。”汪玉凱指出,這對新時期執政者提出了更為宏大的命題。
  ——決定性作用
  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這不同於此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表述,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看來,這彰顯出決策者社會主義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市場化”導向的堅決態度。
  ——惠及全體人民
  發展的目的是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不僅涉及“做蛋糕”,更關乎如何更好地“分蛋糕”。這就要求執政黨及政府如何在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同時,通過全面深化的改革,使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生根開花。
  ——黨的領導
  全會重申,堅持黨的領導是新時期推行改革開放“最重要的前提”。要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會議決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決定性成果
  全會要求,在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上世紀90年代,鄧小平說我們再過30年可能制度上就要定型,實際上老人家說,比如到2020年,我們可能要有一個現代的體制、現代的國家,所以這次會議也說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有一個定型的制度。”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表示。
  ——國有經濟主導
  針對各界熱議的國企改革,全會明確,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這次會議明確提出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周天勇指出,“正是因為活力不足影響了國企控制力和影響了的增強,下一步,將在增強創新能力等方面著力提升。”
  ——現代財政制度
  會議提出,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這意味著,繼上世紀90年代分稅制改革之後,新一輪大規模財稅改革呼之欲出。
  ——社會治理
  與此前多用創新社會管理相比,此次會議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於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在國家行政學院社會管理學部副主任馬慶鈺看來,相較於管理,治理傾向於強調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共同參與公共事務,一字之差,代表執政黨一種執政理念的轉變。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會議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聯繫到全會提出的“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表述及此前相關環保政策執行中遭遇的困境,分析指出,下一步,相關環保政策執行力度有望加強。
  (綜合人民網、中新社等報道)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43mkwu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